團隊聯系方式
團隊介紹
本團隊負責人尹周平教授,團隊成員有唐江教授、黃永安教授、吳豪研究員、郭連波研究員、牛廣達副研究員、高亮講師、段永青講師、葉冬講師。本團隊長期從事柔性電子制造基礎研究的過程中,依托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武漢光電研究中心自然形成穩定的研究團隊,面向柔性顯示、穿戴式電子、新型能源等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立足于學術前沿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標志性研究成果,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學術影響力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和研究骨干;注重研究成果轉化,實現與國家重大需求和市場需要結合。團隊老師具有機械、光電、材料、化學等背景,聯合培養、共同指導,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高水平培養。
本團隊創新即包括基礎前沿又覆蓋創新技術,團隊成員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國際一流的創新性研究成果。1)在基礎前沿方面:團隊核心成員唐江教授專注于新型低成本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發光器件開發,取得PbS量子點和銅鋅錫硫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兩項電池效率記錄,開創了硒化銻薄膜太陽能電池、鈣鈦礦探測與發光研究新體系,研究成果相繼發表于《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等國際頂級期刊。2)在創新技術方面:團隊負責人尹周平教授針對高性能柔性RFID標簽制造裝備研發的重大需求,自主研制了我國第一臺高性能RFID標簽封裝設備,被作為國家重大自主研發裝備入選“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成果,并獲得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團隊核心成員黃永安教授研制出首臺多功能電流體噴印裝備、柔性電子曲面共形噴印裝備,分別獲得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特別金獎,并獲得2017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團隊主要方向包括柔性電子器件、納米材料復合與改性、電子制造工藝與裝備等3個方面,形成從器件研究到制造裝備研發的完整研究體系。團隊重點研究內容和關鍵核心技術包括:高性能柔性電子功能材料研發與制備、柔性電子器件大面積微納結構圖案化、柔性混合電子器件系統高效集成。其涉及材料、器件、工藝與裝備等諸多領域,如圖1所示。

圖1. 主要研究內容
自創立以來,團隊緊緊圍繞柔性電子器件、工藝和裝備的重大需求,始終抓住電子制造領域的前沿和主流方向,瞄準國際一流水平開展基礎研究工作,在柔性電子制造的工藝與裝備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學術影響。在培養學生過程中具有自己獨特、鮮明的特色,具體表現在重大學術前沿需求牽引、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合作創新和先進技術強調轉化等方面。
導師介紹

尹周平,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副院長,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和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技術。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973、863等國家級項目,在電子制造技術與裝備、復雜產品數字建模與精密測量、RFID技術與應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已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Energy、Small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一批高水平論文,SCI收錄100篇次,SCI引用1000余次,出版專著4本,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省部級獎勵5項。
學術兼職:兼任湖北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ASME/IEEE會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機械學科評審專家,973/863計劃同行評議專家等。
鏈接:http://mse.hust.edu.cn/info/1019/1157.htm

唐江: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科技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獲得者。專注于新型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率先開展新型硒化銻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制備出低檢測限銫銀鉍溴單晶X射線探測器和高熒光產率單基質Cs2NaAgInCl6白光熒光粉。近5年來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包括Nature,Nature Photonics, 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在內的文章100余篇,累計被引用7600余次;授權中國專利18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杰出青年基金等課題。
學術兼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委員,Frontier of Optoelectronics 編委,Science等期刊審稿人
鏈接:http://tfsc.wnlo.hust.edu.cn/info/1041/1063.htm

黃永安: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柔性電子制造團隊帶頭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從事柔性電子的器件設計、工藝原理與制造裝備等研究。在Nano Energy、Small、Nanoscale、Nature Comm.等期刊發表SCI論文70余篇,出版柔性電子中文著作1部、英文著作2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美國專利1項;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特別金獎/金獎。
學術兼職:兼任《中國科學:技術科學》(Sci. China Tech Sci.)中英文版的青年編委、Scientific Reports編委、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編委;擔任ICIRA 2017、ISFSE 2016大會共同執行主席。
鏈接:http://mse.hust.edu.cn/info/1019/1132.htm

郭連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武漢市3551人才計劃特聘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激光探針(LIBS)光譜和拉曼光譜,激光光聲探測/光電探測,光機電一體化、信號處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激光催化、合成、制造與表征,傳感器技術 / 遙感高光譜。近幾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國家“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子課題一項。近幾年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 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等雜志發表SCI論文62篇,其中1篇封面文章,并得到Analytical chemistry、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國際著名專業雜志正面引用852次。首屆中國光學工程學會LIBS專業委員會青年科學家獎得主。已申請發明專利26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授權12項(其中美國發明專利一項,排名1)。
學術兼職:中國光學工程學會LIBS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青年科技協會理事。人。
鏈接:http://www.wnlo.cn/index.php?id=3636

吳豪: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研究員,中組部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自2013年3月起在美國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任工藝研發高級工程師(Senior Process T/D Engineer),從事2.5D和3D高性能電子封裝工藝裝備的研發工作。2016年6月回到華中科技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柔性電子器件與集成,機器人感知、靈巧操作與人機交互。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其中回校工作后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相關領域主流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被Advanced Science News, Materials Views China,科技網等媒體亮點報道。獲得制造工程師學會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SME OYME, 2016)和英特爾杰出發明獎(Intel Distinguished Invention Award, 2013/2014)等獎勵。
學術兼職:擔任微納精密制造領域知名期刊Precision Engineering(2017年影響因子2.582,SCI Q1區) 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2015-2023). IEEE會員,ASME會員,MRS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
鏈接:http://mse.hust.edu.cn/info/1019/1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