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聯系方式
團隊介紹
本團隊負責人江濤教授,團隊成員有吳曼青院士、屈代明教授、王巍教授、桂良啟教授、彭薇副教授、羅鍇副教授、曹洋副教授、李渝舟副教授、陳達博士。本團隊是在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基礎上,由我校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長期共同合作從事信息獲取與智能通信領域的專家組成,年齡結構合理。建設目標在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建設一流的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建立一套基于交叉學科的完整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拔尖的復合型信息技術創新人才。
團隊成員包括IEEE Fellow,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湖北省楚天學者,中國科協青年托舉人才等各級人才。團隊成員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國際一流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在學術創新方面,至今已發表研究論文超過500余篇,其中IEEE 權威匯刊論文超200篇。在人才培養方面,培養的博士生先后獲1人獲微軟學者、2人獲中國科學青年托舉人才、3人獲湖北省楚天學者、2人獲學術新人獎,20人獲國家獎學金等。
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之一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團隊依托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重大戰略需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 寬帶鏈路的編碼理論方法;② 多載波調制理論方法;③ 大規模多天線理論方法;④ 群體機器人無線智能協同理論;⑤ 微型無人機的自主導航與智能通信。
團隊在研究過程中,注重學科交叉、優勢互補與信息共享,已在重要極化碼、FBMC和無源散射通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及探索與發展跨學科研究方法和策略、整合不同學科研究技術、培養跨學科研究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創新成果,形成了不同學科間交匯融合、相輔相成,基礎研究與應用實踐相互促進、轉化,跨學科背景復合型創新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基礎理論方法研究”特色。
導師介紹
江濤,IEEE Fellow,華中科技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中組部第二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湖北省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等。長期從事于群體智能、多載波寬帶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深海目標探測與定位等研究?,F已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IEEE期刊論文200余篇;論文他引逾萬次;出版專著4部、編著2部、參編4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其中授權30余項,PCT專利10余項。所提出的校驗級聯極化碼(PCC Polar Code)已被正式采納為5G標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
學術兼職:擔任IEEE Broadcast Technology Society武漢Chapter主席;受邀擔任China Communications副主編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IEEE Internet of Thing等國際期刊編委;受邀擔任《物聯網學報》、《電信科學》等期刊編委。
鏈接:http://ei.hust.edu.cn/lab/SINC-lab/jiangtao.html

屈代明:博士,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研究員,美國猶他大學訪問學者。屈代明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無線通信及其信號處理技術,具體研究興趣包括:濾波器組多載波、極化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多天線技術等。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863計劃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9項。已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權威期刊論文20余篇。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獲湖北省科技獎勵一等獎1項、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

王巍,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協第四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湖北省“百人計劃”、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F任中國通信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IEEE MMTC、WCMC特邀編委和IJCS、China Communications等多個期刊編委。擔任IEEE INFOCOM、GLOBECOM等多個國際學術會議TPC。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作為華科負責人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發表SCI/EI論文55篇,其中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論文35篇,平均影響因子5.523,其中IEEE/ACM匯刊26篇,CCF A類會議論文17篇;以第一作者撰寫國際學術專著2部;主要研究成果已申請發明專利18項,包括美國專利3項,PCT專利1項。獲通信領域旗艦會議IEEE ICC 2019最佳論文獎。
鏈接:http://ei.hust.edu.cn/lab/SINC-lab/weiwang.html

羅鍇,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副教授,于2013年在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無線通信與陣列信號處理領域的研究工作。近幾年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作為華中科技大學負責人參與國家級重點項目2項,曾參加英國國防部UDRC項目1項目。近幾年來在本領域國際期刊及會議上發表相關學術論著20余篇,其中SCI Q1國際期刊論文12篇,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5篇,獲IEEE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2項,以章節作者出版英文學術著作1部。長期擔任IEEE TSP、TWC、TVT以及電子與信息學報等知名國際國內期刊的審稿人。

曹洋,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1年至2013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5G通信與未來網絡架構等方面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發表國際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40余篇,包括IEEE J. Sel. Areas Commun.、IEEE Trans. Mobile Comput.、IEEE Trans. Multimedia、IEEE INFOCOM等,合作撰寫英文學術專著兩部。曹洋博士是CHINACOM’10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獲得者,2011年度“微軟學者”獲得者,2017年度華中科技大學“學術新人獎”獲得者,以及2018年度中國電子學會“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獲得者。近年來曹洋博士擔任了SCI期刊China Communications編委、CHINACOM’ 15國際會議分會主席等,并且長期擔任多個本學科領域內知名國際期刊的長期評閱人。
鏈接:http://ei.hust.edu.cn/lab/SINC-lab/caoyang.html

彭薇:工學博士,副教授,楚天學者獲得者。近幾年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子課題一項、并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重點研究項目等。近幾年在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Network等雜志上發表SCI論文30余篇,并3次獲得通信領域國際旗艦會議最佳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