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創新研究院將對2019年“學科交叉博士生計劃”項目進行立項答辯,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答辯時間及地點:
(一)時間:2019年4月9日(周二)上午8:30開始。
(二)地點:創新研究院大樓(東校區恩明樓)12樓1213會議室。
二、答辯要求
(一)所有團隊均需團隊負責人到場答辯,確有特殊原因不能到場委托團隊成員答辯的,需提交書面說明,院系分管領導簽字并加蓋公章,但不得委托學生答辯;書面說明請于2019年4月8日中午12點前交到創新研究院大樓211辦公室(地址:東校區恩明樓,聯系電話:87793879),否則視為答辯無效。
(二)以PPT匯報形式,匯報8分鐘,專家提2分鐘。PPT內容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闡述:
1. 創新團隊介紹;
2. 創新團隊前期實質性合作基礎,如:聯合成功申報項目、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申請專利、獲獎等;
3. 創新團隊基于學科交叉的科研計劃;
4. 博士生個性化培養方案。
(三)請團隊將答辯PPT于2019年4月8日中午12點前發到cxyjy@hust.edu.cn(聯系電話:87793879),標題為:學院+團隊負責人+項目名稱。請團隊答辯人員至少提前30分鐘到場。
三、“學科交叉博士生計劃”項目說明
(一)相關管理規定
1、“學科交叉博士生培養”創新團隊的管理按照《華中科技大學“學科交叉博士生培養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研字[2016]11號)相關規定執行。
2、創新研究院博士生實行交叉學科個性化培養方案,按照《關于交叉學科研究生個性化培養方案制定的有關規定》(研字[2016]6號)相關規定執行。
3、創新研究院博士生申請學位按照《創新研究院博士生申請博士學位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研字[2016]7號)相關規定執行。
4、創新研究院博士生管理辦法按照《華中科技大學創新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管理辦法(暫行)》(研字[2017]3號)相關規定執行。
(二)其他
1、“學科交叉博士生計劃”只招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生,其中碩博連讀生錄取一級學科需和生源所在一級學科不同。
2、“學科交叉博士生計劃”博士生享受特殊津貼,原則上不低于4000元/月,除國家和學校助學金外,創新研究院發放創新津貼500元/月,其余由導師從其承擔科研經費中支付。特殊津貼發放時限按學校有關規定辦理。
3、對于2019年已獲得創新研究院支持的團隊及教師,不再重復支持。
4、如有其它疑問,請聯系87793879 或87792120。
創新研究院
2019年4月3日
附件:答辯名單及答辯時間
序號 |
依托院系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答辯時間 |
備注 |
1 |
材料學院 |
黃云輝 |
新型太陽能電化學存儲技術研究 |
8:30-8:40 |
|
2 |
化學學院 |
夏寶玉 |
電化學能源轉換及存儲關鍵材料與器件 |
8:40-8:50 |
HCP登峰計劃落選項目 |
3 |
化學學院 |
譚必恩 |
二氧化碳高效捕獲和轉化研究 |
8:50-9:00 |
|
4 |
環境學院 |
楊家寬 |
固廢處理與資源化 |
9:00-9:10 |
|
5 |
機械學院 |
陳蓉 |
新型尾氣凈化材料與關鍵裝備 |
9:10-9:20 |
|
6 |
機械學院 |
劉世元 |
先進橢偏測量儀器研制與光電功能材料表征 |
9:20-9:30 |
|
7 |
電氣學院 |
徐偉 |
高效線性壓縮機系統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 |
9:30-9:40 |
|
8 |
電信學院 |
朱明 |
制造裝備故障信號處理與健康管理 |
9:40-9:50 |
|
9 |
光電研究中心 |
曾紹群 |
神經元形態智能化重建 |
9:50-10:00 |
|
10 |
計算機學院 |
張新訪 |
人工智能化材料基因組研究 |
10:00-10:10 |
|
11 |
計算機學院 |
楊天若 |
醫療大數據與影像智能診療研究團隊 |
10:10-10:20 |
HCP登峰計劃落選項目 |
12 |
土木學院 |
駱漢賓 |
數字建造理論、方法與技術研究 |
10:20-10:30 |
|
13 |
管理學院 |
余翔 |
清潔能源跨境聯合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 |
10:30-10:40 |
|
14 |
物理學院 |
陸培祥 |
阿秒納米光子學 |
10:40-10:50 |
HCP登峰計劃落選項目 |
15 |
能源學院 |
楊榮貴 |
能源半導體材料、元器件、與關鍵制造技術中的微納米熱輸運與熱管理團隊 |
10:50-11:00 |
HCP登峰計劃落選項目 |
16 |
生命學院 |
謝慶國 |
數字PET研發及應用創新研究團隊 |
11:00-11:10 |
HCP登峰計劃落選項目 |
17 |
自動化學院 |
劉文中 |
基于磁聚焦效應的微米分辨率磁學成像科學儀器 |
11:10-11:20 |
|
18 |
同濟醫院 |
汪輝 |
腫瘤免疫微環境及免疫治療臨床前研究 |
11:20-11:30 |
|
19 |
同濟醫院 |
汪道文 |
心腦血管疾病遺傳與精準治療 |
11:30-11:40 |
|
20 |
同濟醫院 |
羅小平 |
人工智能與罕見遺傳代謝病診斷干預 |
11:40-11:50 |
|
21 |
基礎醫學院 |
魯友明 |
記憶神經環路研究群體 |
12:30-12:40 |
|
22 |
協和醫院 |
陳莉莉 |
顱頜面代謝生物節律特征及其與畸形矯治生物力學協同的機制 |
12:40-12:50 |
|
23 |
協和醫院 |
金陽 |
腫瘤細胞微顆粒介導的腫瘤個體化靶向生物化療創新方法研究及生物大數據分析 |
12:50-13:00 |
|
24 |
協和醫院 |
謝明星 |
小動物心肌微循環聲光雙模三維成像系統的研發 |
13:00-13:10 |
|
25 |
協和醫院 |
侯曉華 |
疑難腸道疾病微生物組學研究 |
13:10-13:20 |
|
26 |
協和醫院 |
陶娟 |
凋亡細胞清除調控和納米靶向治療 |
13:20-13:30 |
|
27 |
藥學院 |
向明 |
器官纖維化疾病的生物標志物篩選及藥物靶點研究 |
13:30-13:40 |
|